Jun 22, 2009
為甚 麼
more on Zach's blog click記得兩歲多,臨睡前我老愛在娃娃床裏面磨磳來磨磳去,盡量保持清醒, 免得美麗的夜晚被睡眠奪去.媽媽為了我們的交流和對談有一些內容提升,便會想出一些點子來和我耗, 例如拿出一大堆卡片, 唸著卡片上的字,也要我跟著唸: 「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 我必不至缺乏…」 對這,我沒有多大興趣,我不想快快被催眠,所以就忙著發問:「不致缺乏」是什麼意思? 「死蔭的幽谷」是什麼意思? 口裏傳述出來回音盪漾總要多少知道是代表什麼, 否則對我而言那些都是babytalk、外國語、方言、莫宰羊外加空谷裏的回聲,空空如也. 媽媽是為我解釋了,但有時我也似懂非懂.還來不及等媽媽讓我搞懂學會,我又忙著有學有問作學問,問另一個問題:「為什麼要看得遠就得爬高高? 為什麼爬高高, 地上的東西就變成小小的? 」因為媽媽要我跟她 唸:「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 我凡事熱切地問,媽媽每每熱切地答,更多時候我更喜歡的是媽媽專注在我身上的那種暖呼呼的感覺, 好像那個壁爐就是為那搖椅上的人打造;星星專為注視它的人閃爍; 太陽特為春天出現似的. 然而夜色沈沈,媽媽的眼皮也沈沈,我知道此時媽專注力已慢慢轉移了, 轉移到周公這號人物身上了, 我也不急者找周公罵,只識趣地就此打住問題, 讓沈默的夜更沈默. 這就是當時年紀小,我們母子的一些睡前深度對談和有質有量的相處時光. 媽媽的迷思是: 小孩的記憶晶片空白多, 多複述多記憶多解說準沒錯! 我的迷思是:了解在記憶之先,何況發問是我天大的特權, 此權不使更待何時?而提解乃是大人的責任,他們也喜歡這種甜蜜的負擔, 不是嗎? ! 誰叫我是小小孩,問問題比想問題更直接更簡單多多了!大人就不一樣了,他們博學又多聞. 容易的部分給小孩,難的部分就歸他們吧. 有時我也會問媽媽:「為什麼我會問這麼多為什麼 ? 」 媽媽就說: 「 那是像你這年紀小孩的自然現象, 神造的嘍, 表示你有在長腦筋. 」意思是說像我這種年紀的小孩天經地易開口閉口一連串無窮無盡的為什麼加上為什麼,如此打混過日子是很正常健康的, 那是一種自然的腦部成長現象嘛! 所以說,媽媽也不怕我「馬棚裏伸腿」, 我就盡量出蹄(題) 嘍! . 「為什麼曉嵐阿姨在西岸就有地震, 我們這裏東岸就沒有? 」
「為什麼我嘴裏呼呼的氣比哈哈的氣多? 」
「為什麼紙掉在地上慢慢地慢慢地掉下去,沒聲音, 書就碰一聲,很快地掉下地去? 」
「為什麼乘電梯此爬樓梯快? 」
「為什麼站在鏡子面前可以看到自己? 」
「為什麼車子開很快也不會飛起來, 飛機開很快就飛起來, 而且飛到天上去? 」
三歲以前, 我和媽媽深厚的關係就是在這種我問她答中悄悄建立起來的.
媽媽從不認為我是無賴耍賴, 儘問一些無聊的問題, 她總試著給我最完美最正確的答案, 有時就帶我上網去圖書館找資料, 有時還畫圖解釋空氣的氣流、光的折射,有時還拿我的玩具lego做示範,說到重力、地心引力、地震…洗澡時也不忘在浴缸裏製造海嘯的威力…
媽媽和我玩「為什麼遊戲」,為什麼玩得比我更投入更起勁?
但我知道我的「為什麼」丟給誰, 會有類似海嘯的威力產生.
No Response to "為甚 麼"
Leave A Reply